国自产拍偷拍福利精品免费一,亚洲欧洲xxxx,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深度報道  > 正文

扎根田間地頭,潛心科研服務“三農”

作者: 李艷粉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4-05-06 09:15

image.png
王連祥(左)查看牡丹長勢

□記者 李艷粉

——記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連祥

王連祥是市農業科學院高級農藝師,工作30年來,他一直扎根農業科研與技術推廣第一線,從事新型肥料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在肥料方面的發明專利就有7項;近幾年,他領銜承擔山東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項目,深入企業生產科研一線,開展中藥材種植提取加工技術攻關。“五一”勞動節前夕,王連祥被授予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4月30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市農業科學院,了解王連祥潛心科研助農增收的感人事跡。

種好中藥材,服務現代農業

4月30日,陽光明媚,在市農業科學院的實驗田里,成片的芍藥在陽光的照射下,更加明媚動人。而在旁邊的牡丹實驗田里,正高級農藝師王連祥帶著助手查看牡丹最新長勢情況,并將自己的經驗詳細傳授給助手,叮囑他最近一段時間需要關注的重點。

近年來,我市把生物醫藥產業列為“231”特色產業體系之首優先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實現了裂變式增長。對菏澤而言,中藥材種植不僅是中醫藥產業的物質基礎,更是種植者的收入來源。2021年,王連祥開始從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與質量控制的技術研究,并承擔了山東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項目,深入生產科研一線,開展中藥材種植提取加工技術攻關。

隨著中藥材價格的上漲,我市中藥材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但是問題也接踵而來:連作障礙、化肥農藥的大量投入及田間管理技術不規范等,造成產量低、藥效差、效益低等問題,直接影響著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菏澤常種的中藥材有牡丹、芍藥、丹參、白芷、紅花等30多種,種植中藥材最重要的是保證藥效,其次是保證產量和種植戶的收益。”王連祥說,不少種植戶缺少種植技術,盲目跟風,但因后期管理技術跟不上,造成減產的情況。

如何才能“種好自己的中藥材”,助力我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王連祥常常帶領年輕技術骨干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研發中心等生產科研一線,與企業技術人員、工人共同開展中藥材提取加工技術攻關,解決中藥材生產中的關鍵性技術難題,創新中藥材加工提取技術并產業化應用。

目前,王連祥主持的項目已初步形成牡丹、丹參、紅花、虎杖等區域特色中藥材種植、加工、提取、科研于一體的現代中藥種植加工產業鏈,建成了國內最大的中藥材虎杖萬畝規范化種植與提取加工基地,增加了農業種植收益,有利于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并有助于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

專心研制綠色生態高效新型肥料

眾所周知,農業種植中大量使用的復合肥、尿素、二胺等肥料都是固體肥料,固體肥料在產業化生產中容易產生揚塵,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自1996年起,響應國內發展節水農業號召,改善生態環境,王連祥一直致力于土、肥、水領域的創新研究,圍繞滴灌節水、隨水施肥環節急需解決的專用肥料品種問題,在科學高效利用水、肥資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每天從清晨到深夜,在實驗室內配比合成新型肥料,每隔2個小時觀察產品的溶解性和穩定性,檢測養分含量,驗證肥料產品的養分水解緩釋快慢;為拿到第一手肥料配比數據和資料,實驗關鍵時期還要保證一個相對集中的科研時間,吃住在實驗室,不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對于這些他早已習以為常。

“肥料的配方、配比是十分關鍵的,一般情況下,肥料的配方需要近千次試驗,只有確保肥料配方試驗完全成功,才能大批量生產,更好地服務農業。”王連祥說,肥料研究需慎之又慎,肥料配方在實驗室成功后,還要在田間進行大量的試驗,驗證其效果。

王連祥為探索研究磷元素在大田土壤耕作中的運用規律,夏季在田間一蹲就是大半天,頭頂烈日、腳踩爛泥、彎腰弓背,認真觀察記錄數據。“天天都是一身臭汗和泥水,渾身上下沒有一處干的,到處臟兮兮的。選擇了農業科研這一行,就不要談苦累,農業科研就是要堅持,不能隨意放棄,不僅要能吃苦、肯鉆研,還要耐得住寂寞,敬業奉獻、開拓創新,才能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出貢獻。”王連祥說,農業科研和別的學科不一樣,具有季節性強、生產周期長、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等特點,講究季節性,錯過了這段時間,就要等到明年,所以農業科技成果的取得都需要較長的研發時間。

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試驗,王連祥終于創新形成了農用短鏈低聚磷酸銨規模化生產工藝技術。“該技術生產的低聚磷酸銨水溶性好,用于生產液體水溶肥料可將養分含量提高2倍,液體水溶肥料產品零下7℃不結晶,性狀穩定,作物施肥時可隨著滴灌帶澆水時滴入作物根部,能同時實現水肥同施,可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成為研發水溶肥料的重要突破口。”王連祥說。

把農科知識送到田間地頭

強農興農,科技先行。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市農科院成立了農業專家科普工作室,普及農業科研成果。王連祥作為工作室領銜專家,以身作則,根據農時需要,放棄節假期和休息日,不懼刮風下雨,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參加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服務,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在田間地頭與農民面對面交流,現場解答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打通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他在鄉鎮建立新型施肥技術示范區和中藥材規范化生態種植技術展示田,為農民創建窗口,樹立樣板區,全面展示節水灌溉施肥和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效果,將新技術物化成產品,讓廣大農民親眼看到實際效果,促進了農業新技術能夠落實到田間,達到增收的效果。

2023年8月到10月,王連祥在農業試驗基地先后參與舉辦13期高素質農民農業技術現場培訓與觀摩會,來自全市的農業種植戶、科技示范戶共計2200多人次參加了現場學習,還舉辦了“全國科普日和中國農民豐收節公益科技服務活動”和“農作物種質資源開放科普活動”。通過開展農業科技服務與技術培訓,提高了農民素質,將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普及到田間地頭,真正發揮科技的力量,增加了農業種植收益,推動農業的發展,切實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建設農業強省作出了突出貢獻。

30年來,王連祥在科研的道路上憑借著不折不撓、永不放棄的信念,取得了許多成績。他現已被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制定國家團體標準5項,發表論文32篇。他先后被評為菏澤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市優秀發明人、市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先進個人等。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登封市| 贵州省| 长岛县| 马公市| 裕民县| 安塞县| 西峡县| 汝城县| 平原县| 布尔津县| 秦安县| 江川县| 阆中市| 德保县| 北宁市| 神木县| 铜陵市| 岳普湖县| 沽源县| 泗阳县| 余庆县| 富源县| 图片| 丹东市| 罗定市| 微山县| 清远市| 丹棱县| 甘泉县| 台北市| 都匀市| 五台县| 江安县| 平泉县| 鄢陵县| 嵩明县| 高密市| 蓝山县| 云和县| 布拖县|